Facebook粉絲團 1000篇飲食文化專題

就在面對面問價、出價的交易過程中,或者只是詢問乾貨的用法功效時,客人與老闆不經意地就聊起自家兒孫的趣事,有時光靠著氣味相投、聊得開心,半買半相送也不是沒有的事。

在老街,找尋失落的溫暖人情

數年前的一聲鑼響,敲醒了年貨大街的開端。
窄窄的迪化街上,擺起了熱熱鬧鬧的南北雜貨與應景的年節食品,人群就像百來尺堤防外的淡水河水般,一波波不斷地湧進古老的迪化街,然後──湧出。迪化街平日的靜謐氣息,一下子被店家小販與採買年貨看熱鬧的人群改造成另一個繁華世界,在「古早生意歹賺」的廿一新世紀中,一年一度短短十來天的年貨大街,彷彿讓迪化街回到了往日商賈雲集的風華歲月。



很多人來迪化街,是為了懷舊。
漫步迪化街,細數街上的一磚一瓦舊商舖,與看不盡的花草牌樓,恣意呼吸屬於舊時空的舊氣味,一種混雜了中藥材芳香與海產鹹腥的懷舊氣息。

另外,也有很多人來到迪化街,撇開了歲月流逝的惜古情傷,專程是要來精挑細選一番的,因為在這兒琳瑯滿目的山產海味、五穀雜糧,樣樣都是他們心中的至寶。

一簍簍的海參,大大小小不同產地與品種,價格就有十數倍的差別;外表看起來沒什麼兩樣的魚翅,你可知哪一款才是頂級美味?口味一樣的魷魚絲,怎知多走幾家,一斤價格就差了一二十元!大陸貨、韓國貨、日本貨,價格與品質各有差異,就看你的需求在哪裡了。

更多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