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粉絲團 1000篇飲食文化專題
上一頁 下一頁

鮭魚片、鱈魚片、鯛魚片、小黃魚各有特色,選購時有不同的注意事項,除了超市包裝上會附上「製造日期」可做參考,還有那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呢?

鮭魚有豐富的油脂、肉質鮮美,適合做煙燻、生魚片、煎魚排等料理。挑選鮭魚片時避免買到軟爛的魚肉,肉色以鮮橘色最佳,如已轉為粉紅色,可能是泡水過久、失去鮮度。 鱈魚烹調法常用來清蒸與油炸,尤其是海魚常是以急速冷凍的方式保存,挑選時以魚肉結實者為佳,若是退冰後,手指按下變軟沒彈性就不好了。
小黃魚肉質細嫩,油炸、清蒸、糖醋都是好選擇。養殖的黃魚較大,野生的較小、但肉質更有彈性。挑選小黃魚時要以魚鰓呈鮮紅色、魚眼睛明亮、魚身沒有碰撞傷痕者最佳。

這裡所選用的是台灣南部養殖的「台灣鯛」、又名「潮鯛」牠是優質化改良的吳郭魚品種。肉質厚實,煎、炸、紅、燒皆可。部分業者在魚肉上打上一氧化碳讓魚肉增色。所以挑選鯛魚片時避免選顏色過於鮮紅的魚肉。


 

魚較容易熟,烤魚時必須注意烤箱溫度不能過高,以免烤焦;預熱烤箱更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烤也能逼出一些魚的油脂,是簡單的魚肉烹煮方式。

為了保持魚肉本身的完整性,西餐料理會以水或高湯來煮魚。通常先以大火煮滾後再轉中火煮熟,最後關火以餘溫浸泡一下,使魚肉能吸收湯汁入味。

   

就是要讓食材吸收湯汁入味。醬料中的醬油、糖等調味料容易被煮焦,須以小火慢燒、讓食材更入味。

肉質較硬的魚比較適合炸,油炸前魚肉要裹粉,或是沾蛋液、麵糊,油炸會讓魚肉呈現外酥內嫩的效果。油量必須蓋過魚肉、油溫不能過高。
   

這是魚料理最常用也是最困難的方式,更是初學者心中的痛,怕油爆、更怕魚肉沾鍋而「支離破碎」。料理前除了要將魚肉水份拭乾、撒上薄麵粉或沾麵衣,還有一個不用「不沾鍋」也能煎出漂亮、完整魚身的「撇步」,關鍵就是鍋子要夠熱。先將冷油加入鍋中燒熱後再倒出油,整個鍋子已經夠熱、完成「養鍋」動作後,再加入新油即可煎魚。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