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粉絲團 1000篇飲食文化專題


牛角麵包相傳是一六八三年時,土耳其暗中挖掘地下隧道企圖攻佔維也納,可是挖掘時發出的聲響被正在地下室磨麵粉、揉麵糰的麵包師傅發現,連夜報告國王,導致土耳其軍無功而返,也解救了圍城之急。於是皇帝賜予麵包師傅很高的獎勵,他們為了感謝皇帝的恩賜,同時也慶祝勝利,於是將麵包做成土耳其軍旗上的新月標誌,以表示是他們先看到土耳其軍隊。
外形簡單、單價又只要十七元的牛角麵包,究竟它有何能耐足以造就三峽地區一窩蜂跟進開賣,開創老店新商機呢?

↓蘿福清是三峽名產牛角麵包的創始者。
漢餅西點大結合 創造外酥內軟的牛角麵包
一陣陣濃厚、香醇的奶油香從三峽祖師廟附近市場的小巷內往外飄送,很容易就勾起人們的味蕾及食慾,只要假日就會形成排隊人龍。即將邁入第五十個年頭的傳統糕餅店福美軒,可說是烘焙牛角麵包的「元祖」。第一代老闆羅福清說:「從來沒想過牛角麵包會變成三峽名產,我們會變成排隊名店,應該是跟堅守品質有關係吧!」
福美軒餅舖是現年七十一歲羅福清老先生於民國四十七年一手創立的,就像很多傳統的餅舖,中式喜餅、壽桃、麵龜、糕點、包子、饅頭、糖果是主力商品。隨著台灣社會日漸西化,又將西點麵包納入產品內容,其中有一種以螃蟹、魚、牛角、拐杖等特殊造形的菲律賓麵包(硬麵包)頗受小孩子的喜愛。
「有一次我跟太太出國旅遊,在飛機上吃到一種外酥內軟的西式麵包點心,我覺得口感很好,於是打算回台灣後改良看看,做得成功就上市,不成功就算了。」經過半年研究,羅福清還
是無法做出相同的口感。
「表面就是不會酥脆耶!」為了突破這個技術瓶頸,索性將原本拿手的漢式糕餅製作與西點麵包來個大結合,他運用了酥油能讓糕餅更酥脆的特性,再結合法國麵包內在軟Q、有層次的口感,並選擇最容易執行的牛角形狀做為麵包的外形,因而在十年前烘焙出外酥內軟角脆、層次感豐富,又具有濃厚奶油香的金黃色「牛角麵包」。
雖然外形很像之前生產的牛角形菲律賓麵包,但因為運用了大量的奶油、奶粉、油酥,所以口感大為不同,改良後的牛角麵包一出爐,整間店就奶香四溢,連在店外都聞得到呢!在六、七年前,第二代老闆羅中村的建議下,福美軒改單打牛角麵包這項單一商品,只有年節以及客人訂貨才有做喜餅、壽桃、麵龜等傳統商品。這個經營手法的轉變,果真奏效,「牛角麵包」為福美軒開創傳統糕餅店經營新契機。


固守品質、保持特色是經營之道

福美軒已是近五十年老店、又是三峽牛角麵包的創始店,拜週休二日以及媒體廣為報導之賜,他們最忙時,工作人員從早上五、六點就準備材料,人力與機器連續運轉十二小時以上才得以應付外頭排滿人龍顧客的需求。
不過在三峽地區販售牛角麵包的商家也如雨後春筍般相繼成立,勢必分散客源。羅福清指出,雖然外頭打著三峽名產的牛角麵包店很多,目前原物料成本又不斷攀升,堅持品質至上是他經營的首要原則,要求第二代、第三代傳人寧可少賣一點,也要優先顧好品質、保持原有特色,絕不能馬虎。
羅福清還說,傾聽顧客的需求也是重要的經營課題,以前做過黑糖、咖啡口味的牛角麵包,但客人還是覺得原味好吃,所以回歸單一口味;現代人飲食皆以健康為導向,當客人反映牛角麵包可能過於油膩時,就試著在材料的比例上做調整。現在採取了「輕油」的黃金比例原則來製作牛角麵包,口味清爽多了,更是獲得廣大女性顧客的歡迎。

一種麵包多重口感 任君選擇
福美軒的牛角麵包會因出爐時間長短以及保存方法有多種不同的口感。出爐後溫溫的吃,還沒入口就先聞到濃濃的奶油香,中間麵包體的部份軟軟QQ的、很有層次感也很有彈性。溫度完全冷卻後,一咬下去馬上可以感受到外表酥脆的口感,尤其是牛角部份,因為是麵包體最少、最細的部位,因而吸收更豐富的奶油,所以咬下去有「卡滋、卡滋」的爽脆感,也是最具有奶油香的位置;至於中間麵包體就像法國麵包一樣QQ的。放進冰箱冷藏過後,最明顯感受到外殼變的硬硬脆脆的,中間麵

包體就像在吃鬆糕一樣紮實,整體冰冰涼涼的、十分特別。
熱的、冷的、冰的到底那一種最好吃呢?羅福清認為各有千秋,負責賣場銷售的女兒說:「我是覺得冷的最好吃,這樣才能吃到牛角麵包『外酥內軟』的最佳口感!」她還建議客人,買回去如果吃不完,在常溫下可以擺三天,喜歡吃剛出爐熱呼呼口感的客人,再放進烤箱略微烤過即可;若是想吃冰涼口感者,務必別連同盒子一起放進冰箱,因為紙盒會吸收水氣以及冰箱內的異味,如此一來會破壞口感,所以一定要用塑膠袋裝好再放進冰箱喔!

福美軒餅鋪
地址:台北縣三峽鎮信義街25號
電話:(02) 267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