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粉絲團 1000篇飲食文化專題
上一頁 下一頁


 


 




1.茶師評選:專業茶師將由茶農送來經過初步處理的毛茶,再加以檢視、分級。
2.抖篩揀梗:將毛茶放入揀梗機與往復抖篩機中,分離茶梗與較長的夾雜物,以淨化茶葉品質。
3.人工揀茶:將步驟2.已初步剔除雜質的茶葉,利用人工再作進一步的篩選,使茶梗與較長的夾雜物完全清除。
4.炭火焙茶:將步驟3.放入焙茶間的焙籠上,以炭火為熱源,透過炭灰的厚度控制溫度,並每隔3∼4小時應翻焙、換焙,以均勻火候。
5.風鼓選茶:利用風選機,將茶葉放入風箱利用風力使茶葉按輕重進行選別,並剔除非茶物質。
6.入倉拼堆:專業的茶師根據經年累月經驗,將同一等級的茶葉歸類一起,使質與量達到一定的標準。
7.裝箱作業:利用茶葉裝箱機將茶葉裝入箱內,並採邊裝茶邊搖振的方式,透過震動使茶葉振實。
8.待運出口:茶葉封箱後,將出口地與日期印在紙箱上,封口裝箱後,排列整齊等待出貨。
 

    「焙火」是運用「電力」或「木炭」等熱源,將「毛茶」透過各種不同溫度和時間的加熱處理,使茶葉的苦澀味降低轉為甘甜,並降低含水量,讓茶葉不易變質。

         傳統的焙火過程,是先將木炭以長鐵柄均勻敲碎〈傳統上由龍眼樹製成的龍眼木炭,焙製之茶較為甘甜〉,厚厚舖在炕內,放上數塊燒紅的炭當火種,上面再舖一層半燃燒的稻穀,就可以在炕上焙籠的網裡,舖上經過專業茶師評選、抖篩揀梗、人工揀茶過程的茶葉。此時焙火的工作就由焙茶師來負責,在店內擔任20幾年的焙茶師說道,焙茶是藉由不同的火力,與透過炭灰的厚度控制溫度,來塑造出即使是同一種茶種也有不同火候風味的茶葉。通常是以文火讓每個炕以熱但不見火的方式慢焙,約莫3∼4個小時就要翻動、掉換焙窟,使每一籠內的葉片均勻受熱,散發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