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粉絲團 1000篇飲食文化專題
上一頁 下一頁
如何挑選新鮮又美味的生猛海鮮


想要挑選肥美味鮮的螃蟹嗎?只需要在在選蟹肉的時候,用大拇指按一按蟹臍頂端腹殼的軟硬,或者是捏一捏蟹腳指節的軟硬就可知道哪ㄧ隻是肥美味鮮的螃蟹,因為螃蟹在脫殼前後會影響蟹肉的結實度,所以重量較重的表示肉質較為結實肥美,如果重量不及體積,多半是空殼子的螃蟹了。
想要知道如何分辨公蟹、母蟹嗎?看蟹兒的腹殼!



圓臍是母蟹,尖臍是公蟹,偶爾有半尖半圓臍的,乍看以為是陰陽蟹,其實是圓臍正在發育的處女蟹喔!「處女蟹」的蟹黃不多,「抱黃蟹」多為標準圓臍,若是寬大的圓臍則為「排卵蟹」,十之八九是空殼子。內行人挑蟹黃時還有另一項絕招,一般螃蟹的腹殼是白皙色,一旦到了交配期,母蟹的蟹黃自會暈染到腹殼上,白底帶點黃別挑錯囉。

"活魚"一般稱為「海鮮」。
海鮮魚是經過人工養殖的海水魚,需要一番工夫和管理才可維持游水的海鮮魚成活的狀態。 在價錢方面,當然就比較急凍魚來得昂貴許多。挑選此類活魚時,應選擇游動自如,不翻背,對外界刺激有明顯反應,魚體表面無損傷無病害的。反之,如果魚翻背浮游水面,魚體背部不能直立的,就是即將死亡的魚。



"鮮魚"是指死後不久的魚。
鮮魚咀部會緊合,鰓蓋緊閉,鰓瓣清潔而鮮紅,眼球凸起,且黑白分明。魚鱗片緊附魚體不易脫落,表面粕液透明光滑,魚體硬而不彎曲,肉質緊密不離鰭而且有彈性,魚腹堅實而不會腫脹,,放入水中會沉於水底的應該是新鮮的。新鮮的魚切口凸出,肉色有光澤,魚攤的魚擺賣過久,新鮮度較差,魚鰓色澤會由紅色變為暗灰色,眼晴凹陷,混濁不清,粘液也較多,魚鱗容易脫落,腥臭難聞;此外魚身較軟,缺乏彈性。便是比較不新鮮的了。

保鮮秘訣
海鮮是營養豐富的食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成份,擁有好吃不油膩的特質,很受都會女子的喜愛,卻也很容易因保存不當腐敗變質,若不慎誤食腐敗海鮮會造成食物中毒的慘劇,所以在了解選購秘訣後,就要開始學習保存方法囉!
海鮮在購買時,老闆會先稍微處理過,如刮除魚鱗、去除蝦子過長的鬚等,但消費者將海鮮買回家後,第一步就是以流動的活水將海鮮的黏液或汙物都清洗乾淨,以減少感染細菌的機會,最好在二十四小時內烹調食用,若真的吃不完,那麼就將海鮮分裝在保鮮袋內,每一袋約為一餐可食用完畢的份量,保鮮袋內盡量不要有水和空氣,減少海鮮與氧氣的接觸,以延長腐敗的時間,然後放入低於零下18度的冷凍櫃中保存,但冷凍櫃並不是萬能的喔,就算將海鮮放在冰庫裡,也最好在3∼4天內食用完畢,尤其在炎熱的夏天更是要儘快食用,才能保持海鮮的鮮度及美味口感,對身體健康也有幫助喔!
貝類的處理方式較不同,事先必須詢問老闆購買的貝類為海生或淡水養殖的,若為生長在海水中的貝類,以加了少許鹽的冷水浸泡約2小時,使其吐沙乾淨,再瀝乾水份放入冰箱冷藏(非冰凍庫),可存活5∼7天;而淡水養殖的則直接以清水浸泡2小時,使其吐沙乾淨後,換乾淨的清水浸泡置於陰涼處,可存活4∼5天,只是沒有攝餌,貝類的肉質會變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