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粉絲團 1000篇飲食文化專題
上一頁 下一頁
生於1961年,祖籍廣東。

經歷:
魚明園海鮮台菜餐廳行政主廚
彭園湘菜副主廚
鴻園湘菜主廚
福星湘菜主廚
第一飯店副主廚
易牙居中和店主廚
雙喜湘菜館負責人
中華職訓中心講師
世新大學講師
開南高職講師
客家美食常務監事
元培技術學院講師
文化大學海青班講師
東方工商社區大學講師
著作:
30道精選快速年菜
45道辣味人氣料理
最好吃的15種粥
 
不故步自封,將觸角延伸向各種不同的菜系
  就是這樣好學不倦的態度,讓已精通湘菜的劉師傅,有機會探索川菜料理的世界,四年前,就在老闆想開發川菜系餐廳的偶然機會下,劉師傅遠赴大陸四川考察交流,憑藉著正宗湘菜料理的底子,讓他很快的領悟了川菜的技巧手法及道地食材的運用,對於川菜所使用的獨特辛香料,及當地中國飲食文化的菁華,也更切身地體會到其中的精深與奧妙。除了川、湘菜外,劉師傅對於客家菜及廣式料理也有著獨到的見解與心得,而經由這次的因緣際會,更將他的廚藝再次推向巔峰。

「嚐新」讓美味無國界,「創新」讓佳餚更多元
  親切和藹、有問必答的劉師傅?了嚐遍美食,擴充自己的美食資料庫,不僅是傳統菜色,連流行的各式異國佳餚也絲毫不放過,因此也漸漸的養出了福泰的身材,「?了增廣見聞,體會別人料理的精髓,一定要不斷地去嚐試好料理、新菜色,這樣才能不斷進步,也不易被大環境所淘汰,而且好料理總是求新求變,所以吃胖了也是值得的。」說著說著劉師傅的眼裡露出了光亮,同時靦腆地摸了摸失控的肚皮。
  劉師傅自有一套解讀美食的哲學,「每一道菜的不同,說穿了就是味型和口感的變化,每一種菜系也自有其特色,只要掌握了味道的訣竅,就已經成功了一大半,像是同樣以辣著稱的菜系,湘菜講究酸辣、川菜要求麻辣、而貴州菜則以純辣見長。」這些年來,他也致力於體認不同的味型與口感,並加以去蕪存菁,即使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老菜色,也能變化成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味。「就以麻婆豆腐來說吧!就是要掌握鮮、滑、麻、辣、燙五個要點,自然就會讓人吃了念念不忘。」劉師傅所作的麻婆豆腐可是所有親朋好友們一聽到,就豎起大拇指的人氣招牌菜。
十餘年的教學經驗,學生數以萬計
  會踏入料理教學這條任重道遠的路,一開始也是起源於幫助前輩古道熱腸的心,想當初劉師傅還在學習的階段時,就跟著在學校教烹飪課的前輩一起到課堂上擔任助教,沒想到這一幫就幫出了一輩子的責任,後來自己也在中華職訓中心、世新大學中餐證照班、開南高職、元培技術學院、東方工商社區大學、文化大學海青班等公私立教學機構擔任廚藝講師。「自己能作好菜是一種感動,但教出另一雙會作好菜的手,讓廚藝得以傳承,更是我終其一生的理想。」劉師傅要將自己從師父身上學到的,更加發揚光大的延續給自己的弟子,以作為對自己的承諾,及一路上走來有恩師父們的最大報答。劉師傅說:「教書不僅可以提升自己的素質,自己也把它當成是休假時最佳的休閒活動。」劉師傅覺得身為廚師的自己,更應該努力於自我提升,不論是廚藝還是為人處世的風範都要能同時並進,才能使廚藝文化更被其他人所認同。

大環境今非昔比,好徒弟一位難求
  教學這些年來學生已超過萬人的劉師傅,面對不同於以往的學藝環境,對於廚藝的傳承不免產生深深的感慨,「現代人不像以前?了學技藝可以不怕吃苦囉!」劉師傅雖然以和藹親切為教學風格,不嚴厲也不苛責,但他心裡也明白沒有那樣艱苦的環境,要教育出能獨當一面的正宗廚師可不是這麼簡單的事,尤其現代肯吃苦的人不多,雖然想學作料理的人不少,但真正想成為大廚師的人卻寥寥無幾,再加上要能成為大廚師,在辨別味型與口感上還是必須具備些許天份。
  這些困境雖然讓劉師傅憂心,但堅信正統廚藝必定能持續發光發熱的他仍然沒放棄,經過這些年的努力,劉師傅已培育出4個傳承正宗廚藝的優秀人才,分別是大弟子伍大偉、二弟子黃雲生、三弟子李啟豪、小弟子林義倉,這4個高徒不但天份高、領悟力高,在業界也都有所成就,所以讓劉師傅深感欣慰。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