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粉絲團 1000篇飲食文化專題
上一頁 下一頁


洗出好味道

米粒表面因去糠會殘留許多糠粉,如沒有充分洗淨,則煮後的米會容易變黃,產生餿臭味,雖然洗米時易使米中的水溶性維生素流失,但洗不乾淨,吃了反而有損健康,所以正確的洗米觀念是很重要的。
首先,前1∼2次的洗米,要快速的換水,以沖去表層糠粉,然後再將米粒捧起互相磨擦,使糠粉完全去除,再泡至清水中仔細沖洗一次即可,此時米已吸收原本重量約10%的水份。

浸泡米的時間
米泡在水中浸漬,可使米吸收水份,而縮短煮熟時間,如沒經浸漬,較易產生外軟米芯不熟情況,另因浸漬既省電又可使米較好吃,所以浸水的功夫也很重要,首先泡30分鐘,米會急速吸水,約到60分鐘會達到高點,膨脹為原體積的2倍大小,另因米種的不同,浸漬的時間也會不同,通常糙米因較硬,需時較久。此外,舊米或水溫較低亦會影響浸漬時間的長短。

煮飯加熱三大階段
加熱的過程主要是使米中的澱粉充分糊化,使水量充分吸收,不會產生多餘的游離水。通常分為三階段,而且在煮飯過程中絕不可打開鍋蓋,以免影響各階段的作業而造成成米不熟的狀況,若想讓米飯更好吃,在米中加鹽再煮,可去除米的澀味,可使風味更鮮甜。

第一階段 溫度上升階段─剛開始溫度會上升至90℃以上。
第二階段 沸騰階段─未被吸收的水沸騰至100℃左右,米會快速翻動。
第三階段 保溫階段─此階段因水已蒸發為蒸氣,故溫度略降,達蒸氣保溫狀態。

加多少水是成功關鍵
加水量關乎成飯後的狀態和軟硬度,要煮出適度香軟既帶Q感的米飯,必須注意加水量。一般蓬萊米、糯米洗淨瀝乾,放置30∼60分鐘後的加水量約1:0.8∼1倍(米:水),而外鍋的加水量約1量杯(200cc);糙米、發芽米洗淨瀝乾,放置2小時以上的加水量約1:1.2∼1.5倍,而外鍋的加水量約2杯。但依米種的不同或混合烹煮,則依個人的喜好可斟酌增減水量。

※以上數值僅供參考,讀者可依自己喜好的軟硬度,斟酌添加或減少水量。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