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舌餅
因為烘烤後薄而橢圓的外形很像貓的舌頭,而且餅乾表面細緻的顆粒紋理,乍看之下也類似於貓舌的表面,所以便命名為「貓舌餅」,許多國家亦皆以「貓舌」來為這種餅乾命名,在法國稱之為Langue
De Chat,在美國則稱為Cat's Tougue。而除了餅乾,在歐洲也還有做成像貓舌一樣形狀的巧克力。
貓舌餅這種只加蛋白的餅乾作法,有一說是起源於法國,但已無法考證出是由誰所發明,不過至今已廣為流傳於各國。而專門製作餅乾的日本山崎NABISCO株式會社,在昭和46年所製作的第一批創業產品中,即包括了這種被日本人稱之為「洋風煎餅」的貓舌餅。
製作上的應用法則
貓舌餅因為添加較多的水分(蛋白)與糖份,所以嚐起來口感較為脆硬,屬於脆硬性餅乾的一種。貓舌餅麵糊在拌勻之後,因為水份含量多,所以無法像其他小西餅般拌成麵糰,而呈現濕軟的糊狀,所以必須靠擠花袋或湯匙來整形。正因為水份較多,貓舌餅剛烤好出爐時,會呈現些微濕軟的狀態,在此時若趁熱加以再次整形,例如將貓舌餅捲成蛋捲狀,或者將長條形的餅乾折疊成數折,待熱度稍冷卻之後,即會馬上定型而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造型變化。
所以若能掌握住這種出爐後再次整形的技巧,即使是相同的麵糊,光靠餅乾的不同造型,或者灑上海苔粉、杏仁片再去烤焙,一樣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