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粉絲團 1000篇飲食文化專題
上一頁 下一頁
白米
將糙米碾去米糠層及胚芽,所剩下的胚乳就是白米,因為沒有硬硬的外殼,所以白米吃起來比較甜而軟,仔細觀察白米都會缺少一角,其實缺少的部分就是種子的胚芽。米粒的胚芽雖富涵營養,但脂肪含量高,容易發霉變質,因此農人或米商為了米粒口感及長久保存考量,就將米糠及胚芽輾去,留下白米。
糙米
田間收穫的稻穀,經加工脫去穀殼後就是糙米。日本稱為玄米,給予適量的水溫以發芽,即為發芽米,就米飯的營養而言,糙米保存了最完整的稻米營養,糙米的蛋白質、脂質、纖維及維生素B1等含量均比白米高。
 

熱呼呼又香又Q的米飯,慢慢咀嚼整個口中散發出甘甜的滋味,充滿了幸福的味道。從前煮飯需要劈柴取火,才能享用到買口香醇的米飯,如今只要輕鬆按下電子鍋的開關就可以輕鬆品嚐,但是同樣有些人煮出來的米飯就是硬比較好吃,其實看似簡單的煮飯也暗藏學問喔,煮飯很簡單,但要煮的完美好吃也不是那麼容易。我們從最基礎認識米的種類、和如何煮一鍋好吃的米飯通通不藏私徹底剖析,讓你輕鬆成為煮飯達人。
黑米
黑米又稱紫米,外表黑黑的顏色,主要是因為米粒外部的皮層含有花青素纇色素,具有抗衰老作用,富含粗蛋白、鞍基酸、維生素B1、B2、鐵與特有的黑色素。具有滋陰、補腎、健脾暖胃、明目活血等功用。黑米不易煮爛,因此煮前應先浸泡。
野米
野米外殼未經打磨,因此保留著豐富的營養素與纖維質。野米含豐富蛋白質、纖維素、礦物質等,營養價值極高,但卡路里只有糙米的一半。
 
紅米
紅米是糙米的一種,不同於一般淡黃色的糙米,是因紅米留有較多未被輾去的表榖,因此色澤較深,保存的營養也較多,但口感略顯粗糙。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纖維素、礦物質及維他命B,其中纖維含量更為白米兩倍,紅米所含的水溶性纖維,可降低膽固醇。
小米
即粟米粒的俗稱。為一年生禾本科粟屬植物,較一般雜糧作物耐旱、抗病蟲害、耐貯藏、生育期短,為台灣原住民傳統的農作物,其風味特殊,營養豐富,含蛋白質、纖維素、脂肪及維他命等。
發芽米
糙米經超音波強力洗淨去除表面雜質及滅菌,以溫水進行18∼22小時的發芽處理,提升營養成分達到高峰點後,停止發芽程序,再經低溫乾燥後製成發芽糙米。含豐富的氨基丁酸、IP6、食物纖維,以及維他命B群,能充分提供每日營養所需。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