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粉絲團 1000篇飲食文化專題
上一頁 下一頁
淺談客家文化

客家起源雖然仍舊紛紛擾擾,不過客家菜卻隨著客家人遷徙的腳步,而遍布台灣各角落,客家文化也與當地互相融合影響,而有不同的發展,不過有幾個特點,是大致一樣的。

第一:客家人普遍有節儉的特質,這是因為客家人生活環境比較不好,而生活大多以務農為主,這種生活型態又必須靠老天爺賞臉,並不能保證每一年都豐收,所以平常的生活能省則省,絕不胡亂花錢,如果因為這樣就說客家人吝嗇的話,也未免失之公平了。

第二:平常以勞動為主,在吃的方面就比較講究是不是能吃得飽,食物是否能提供勞動所需的熱量,所以菜餚都有偏鹹的特性,這樣可以吃下比較多的米飯,另外,使用較多的油脂,可以較快轉換成熱量。

第三:以農為主的客家民族,一年的生活都必須依靠農作物的收成,售出換取現金,所以平常並沒有太多金錢購買食物,所以發展出許多醃漬品,他們會將收成的蔬菜醃製成各種鹹菜,如長江豆乾、蘿蔔乾、福菜、梅乾菜等等,以利保存,而且因為口味較鹹,所以能夠用少量鹹菜搭配較多的米飯。

第四:點心也以米類製品為主,比如麻糬、蘿蔔糕、粄條、菜包以及各種口味的「粄」,當然,這也是因為米製品較能補充體力,讓客家人能夠完成田裡面的各種需要體力的工作。

醋精
  是一種合成的醋,味道較一般的白醋重,是客家家庭習慣使用的調味,如果買不到的話,也可以用白醋替代,不過效果沒有醋精來得好。












福菜
  也叫做「覆菜」,是用新鮮芥菜製作而成的。將芥菜醃製、陰乾再曬乾,不過要在還有一點水份的時候,把芥菜裝進瓶子中,然後把瓶子倒放,保存約半年左右即完成福菜。福菜以帶淡黃色澤的比較好,使用前要用筷子慢慢將福菜勾出,然後仔細清洗,將裡面的泥沙去掉。福菜通常用來煮湯,不需加入太多調味料,湯頭就含有甜美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