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粉絲團 1000篇飲食文化專題
上一頁 下一頁
煮滾大鍋水,準備放入紅麵線。 就是這罐調味醬,兄弟麵線更美味。 久煮不爛的紅麵線,給它用力攪拌。 一手倒入芶芡汁,另一手也忙著攪拌。 大腸也要下鍋囉。 煮好的麵線可以盛碗囉。
美味的訣竅 堅持食材配料的比重
張老闆指出,要做出一碗好吃又道地的麵線,食材與配料的比重是絕對不可輕忽的,比如一碗麵線要放6個大腸、6顆蚵仔,就一定要按照這個份量;湯頭也是,如果偷工減料,或是比重不均,味道就會差很多;因此,「堅持比重」就是兄弟蚵仔麵線美味的訣竅。
此外,麵線的選用也是大有學問,兄弟蚵仔麵線都是選用上等手工麵線,不僅彈性好、韌性強,嚼起來口感特佳,也能久煮不爛,與一般機器製作的麵線容易煮成麵線糊的差別就在這裡;張老闆說,如此才能「口口甘醇,絲絲入味」,才算是道地的蚵仔麵線。

每天一大清晨,張盛輝還要親自到大市場切貨,根據當天的大腸和蚵仔的用量來購買,以保持食材的新鮮度。

景氣不佳 生意頗受影響
6年前,兄弟蚵仔麵線由水源市場的左邊搬到了右邊,而生意竟然明顯受到影響,原先每月可達50萬元的營業額,銳減到目前只得30萬元;張盛輝說道:「從東南亞戲院搬到這裡,只差了一個水源市場而已,顧客卻差了一半,真的很不可思議」!他指出,主要原因可能是捷運開通以及景氣不佳所致;以往公館屬於公車轉運站,客人下了車,可能順便來吃一碗麵線,現在有了可直達目的地的捷運,對於公館店家生意的影響不可說不小;

此外,因為景氣低迷,人們也開始節樽開銷,小本經營的商家受到頗大的波及。受到市場的衝擊,張盛輝也開始思索改變,在原先僅夫妻倆聯手經營的人力配置上,多聘一名人手協助端送食物和清洗餐具;另外並將免洗餐具撤換,改用樸實耐用的塑膠碗,以符合環保的概念。
以往兄弟蚵仔麵線的主要客層大多是上班族,現在則是學生與上班族平分秋色,一些忠實的老顧客還是經常過來捧場,因此儘管景氣不佳,兄弟蚵仔麵線還是經營得有聲有色,得歸功一些熟客對美味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