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蔥-相關]有2種食材
- 紅刺蔥、食茱萸
又名食茱萸,早在明朝即被用來做為藥用的植物;其葉柄及心部呈紅色,全株佈滿刺且散發出香蔥味,因而有紅刺蔥的名字;其枝幹上長滿瘤刺,以至鳥兒不敢棲息,也有人稱做鳥不踏。葉片可做為蔬菜類的佳餚,能治頭痛、感冒;莖、根、樹皮、種子亦可釀酒或做為藥用。多生長於中高地區的森林地裡,特別是經火燒後的森林新生地。 - 刺蔥、
水沙連地區的居民,無論是原住民族群亦或漢人都喜食-食茱萸,並且以此俗名刺蔥通稱。居民從生活中發展出獨特的烹飪方法和飲食文化,其食用方法不僅涼拌、油炸、熬湯、泡酒,更製成餅乾和蛋糕,充分顯現刺蔥飲食的多樣性。 食茱萸之學名一般不普遍採用,反而是「刺蔥」一名居民皆能朗朗上口。 食用時採嫩心葉或幼苗時期之幼嫩部分。最普遍之食用法將嫩心葉或嫩曲洗淨,用鹽揉軟作菜,具芳香可口易下飯,邵族的醃漬法尤具特色,其先將嫩心葉或嫩苗洗淨去水,放入青竹筒內,加上適宜的鹽,使其呈少許的酸性,其風味尤佳,另一種吃法是將嫩葉或嫩苗搗成糊狀,伴醬昏而成佐料。漢人則喜食油炸刺蔥、涼伴豆腐、或是煮湯時作為佐料。散發出的淡淡清香令人回味無窮。而藥用之功效,為溫中、燥濕、殺虫、止痛;主治跌打損傷、風濕、感冒,心腹冷痛,寒飲、煎服。民間則有“祛傷解鬱"的說法,近期當地居民將刺蔥之根、莖部置入酒,中取名為「刺蔥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