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筍-相關]有19種食材
竹筍、
竹筍是低脂、低糖的食物,富含粗纖維,可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很適合長期受便秘所苦的人。此外,它還具利水消腫、降低膽固醇等功效,可改善高血壓、肥胖等現象,是相當不錯的減肥食物。提醒您,患有胃潰瘍者不宜多吃。筍乾、
客家人習慣將麻竹筍曬成筍乾。4月∼10月是竹筍的盛產期,採收後,將它洗淨、煮熟,以鹽醃漬曬乾而成。筍乾可炆肥腸、豬腳,或滷紅燒肉,但要經過浸泡、汆燙、揉洗等多道手續,才可下鍋烹煮。金針筍、
顧名思義為金針的嫩莖,以遮光處理後2週採收,市面上稱為「碧玉筍」,質地脆嫩、香甜爽口,烹煮過後色澤不變,清炒、涼拌、煮湯、做沙拉都很適合,外觀看起來像蒜,素食會拿來取代蒜。主要產在花東地區,盛產期8∼9月。綠竹筍葉、
顏色相當翠綠而漂亮。葉子的特色是比較小,所以適合包成一口粽。一串一口粽,好像綠翡翠一樣發光呢!脆筍、
脆筍其實還是竹筍的一部份,其中含有充分的纖維素與維生素,使得我們吃下的膽固醇,會隨著纖維素在腸中的作用之後,變得容易排解出來。 一般我們用長成牛角狀或彎曲、品質較好的鮮筍來做涼拌,至於較次級的筍子,筍農利用它來做脆筍以及筍乾。 雖然由於台灣竹筍外銷市場緊縮,但因為竹筍是一種不必需要特殊照顧的農作物,再加上中國人仍是一個愛吃竹筍的民族,所以種筍的農民仍守著筍園,期盼除了提供新鮮的筍子外,將製造更多有脆度、爽度,且美味度仍存的袋裝或瓶裝醃漬筍。 不過,筍子仍屬於寒性的食品,在生理期間的婦女朋友,最好暫時不吃,以保持生理期間氣血的循環;體質較虛寒的人,也最好在量上有所控制。筍尖、
新鮮的竹筍除了現吃之外,還可以製成筍尖、筍絲、筍乾等醃漬筍製品。台灣本土土產的筍尖較大陸土產的,價錢上幾乎貴了一倍! 竹筍因內含許多纖維質,容易促進排便、排除膽固醇,所以有人說「筍類」實為人體內的腸胃清道夫。 其實老一輩的人,並不認為筍是一種好菜,或許因為它除了纖維質之外,並沒有什麼營養成份,而且屬性較寒。像是體質較寒的人就不宜多吃,尤其婦女在經期以及產期間,都不可食用。但竹筍仍是中國十分傳統道地的菜色,雖說不宜多吃,不過因其中所產生的香氣特別吸引人,所以廣受饕客們的喜愛;再者因為纖維質多,可以改善便秘的情況,而且吃了也不會發胖,所以對身體健康還是有益處的。筍絲、
竹筍的盛產期在四到六月之間,竹筍本身因為含有許多纖維素,所以有利尿、治療便秘、抑制膽固醇等功能。它的味道清香,很少人會不喜歡它! 新鮮竹筍可製成筍絲、筍乾、筍尖、脆筍…等筍製品,而所謂的「筍絲」即是筍乾筍節的末稍約一尺部份,由於太細太稀疏,所以用手或機械,撕成一絲一絲像魷魚絲一般的條狀。筍絲它的香氣濃厚,不僅國人愛吃,連鄰近的國家如:日本,都有台灣筍絲的蹤跡。筍絲一般常常用來燉豬腳,就是借它的纖維素來均衡油膩的肉類,除了和豬腳一起烹調外,筍絲炒肉絲或和五花肉一起料理,都是十分道地的台灣菜色,能在滿足口腹之外,還能充份幫助體內的消化。劍筍、Bamboo Shoot
蘆筍、
含維生素A、B、C、幾種礦物質及豐富的葉酸,可清熱解血壓,預防癌症、心臟病,同時養顏美容。 芒果:含維生素A、B、C及礦物質、果膠纖維、醣類,具有抗癌、預防便秘、滋潤肌膚等效果。但皮膚過敏、發炎、外傷患者不宜食用。竹筍、
蘆筍、
劍筍、
產期主要集中於3月∼4月,嫩筍外觀呈細長狀,以長約15公分,直徑1公分以上者為最佳選購品。烹調之方式多樣,可熱炒、煮湯都相當美味。早期阿美族人更以建築之竹材為家具製品的主要材料,不過隨著時代進步,今日已很少見,而且目前箭竹已失去實用性,主要以食用為主。檳榔心、半天筍
半天筍又俗稱檳榔心,通常取下檳榔樹中的檳榔心後,這棵樹就無法繼續成長,所以檳榔心的價格不是過於平價。由於今日眾人對於半天筍之接受度相當高,所以於超市或傳統市場中,常可見包裝完好或新鮮的半天筍可供挑選。烹調方式相當多變,不管是涼拌、熱炒或煮湯,都相當美味。金針筍、碧玉筍
顧名思義為金針的嫩莖,以遮光處理後2週採收,市面上稱為「碧玉筍」,質地脆嫩、香甜爽口,烹煮過後色澤不變,清炒、涼拌、煮湯、做沙拉都很適合,外觀看起來像蒜,素食會拿來取代蒜。主要產在花東地區,盛產期8∼9月。桂竹筍、
盛產期約在春季3∼5月,由於產期較短,因此每年到了5月之後市面上就不易看見帶殼的新鮮桂竹筍,且肉質較硬適合用來加工作成筍乾,當盛產的時候就將大量的桂竹筍加工處理成桂竹熟筍或是筍乾之類產品,讓大家即使在非桂竹筍產季時也能買到。桂竹筍外表光滑無絨毛,形狀筆直且節理分明,我們在市面上買到的桂竹筍並非是筍體,而是冒出地面的幼竹,外觀看起來就像是竹子。由於肉質稍硬,適合用來作炒、滷等料理方式。盛產期時市售價格約在30∼35元一斤。綠竹筍、
夏天6~8月是盛產期,肉質相當鮮嫩,大都直接煮熟後作涼拌食用,外表成彎曲狀,且越彎的綠竹筍越鮮美,表皮光滑無絨毛,體型較小。綠竹筍再市面上是最貴的一種竹筍,盛產期價格一斤約在80∼100元左右。而另一種烏殼綠竹筍,是綠竹筍的變種,體型較綠竹筍大,表皮略帶紫黑色,且有黑棕色絨毛,肉質較粗,大都用於煮湯,盛產期價格就較綠竹筍便宜許多,一斤約在40元上下。麻竹筍、
盛產期在夏天的5~7月,不過產季相當長,其實從春天一直到秋天也都能買到新鮮的麻竹筍,外表相當碩大,是台灣食用竹筍中最大的一種,外皮無絨毛但筍皮略粗糙,呈現淡淡的黃綠色,肉質纖維較粗,吃起來口感較粗,且略帶淡淡苦味,常以重口味的料理方式,讓麻竹筍更美味。盛產期價格一斤約為40元左右。孟宗筍、
一般竹子到了冬季,就會停止竹筍的生長,但是孟宗竹到了冬季他的地下莖還會繼續緩慢的發芽,但是生長速度相當慢,因此冬筍的產量很少,價格相對很高,筍農等到春天冒出土,看到筍尖再採,這就是春筍;而還埋在土裡時就挖掘,就是所謂的冬筍了。因為產季短大都會加工作成桶筍。盛產期價格一斤也要再100元以上。箭筍、
每年有兩次盛產期分別是春季及秋季,不過以春季的3月∼4月時生產的品質最好,而剩餘的季節也會將產季的箭筍作成真空包熟筍,所以一年四季也都能買得到。外表細長,像箭一般,選購時以長約15公分,直徑1公分以上,肉質細白者較佳。盛產期的新鮮箭筍平均價在70元以上。